BIPV行业的标准化进阶之路

2025-04-02 19:06

近年来,建筑光伏一体化(BIPV)技术以革新姿态重塑绿色建筑发展路径。从屋顶光伏瓦到透光幕墙,多元化的光伏建材产品逐步突破技术壁垒,与建筑设计深度融合,而标准化的施工体系与政策框架进一步夯实了行业规模化基础。
然而,看似繁荣的产业表象之下,高定制化特征正悄然形成发展瓶颈,一场从“非标定制”向“标准输出”的转型浪潮亟待开启。
图片

近几年,BIPV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。以发电玻璃建材和BIPV技术为例,光伏建材品类已经非常丰富,涵盖了建筑立面幕墙的透光发电玻璃、仿建材纹理和彩色图案的发电建材产品,以及屋面光伏采光顶、光伏瓦等产品技术。同时,民居领域也出现了光伏阳光房、小尺寸光伏瓦等产品,以及光伏栏杆、光伏地砖等小品。这些应用场景的安装技术也比较成熟和标准,为BIPV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图片

此外,各地关于建筑光伏的行业标准、地方标准不断出台,强制新建建材和既有建筑改造安装光伏政策也为BIPV行业快速、规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因此,从光伏建材产品和安装技术角度来看,已经不是限制BIPV行业发展的难点。

定制化繁荣背后的结构性矛盾

尽管BIPV行业取得了显著进展,但定制化程度高却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。当前BIPV领域的大多数项目对产品的定制生产及配合方案技术要求比较高。这不仅要求企业同步掌握光伏性能优化与建筑美学适配的双重能力,更从根本上抬高了行业参与门槛。

效率制约:高门槛、产品生产复杂、配合方案设计及技术要求高,使得BIPV项目的推广速度受限。从方案设计到施工落地的长周期协作,延缓项目规模化复制速度。

成本困局:定制化程度高意味着光伏建材的生产成本高,直接影响了BIPV项目的经济性,进而影响业主或投资方的决策。

生态封闭:跨专业协作的高复杂性,阻碍中小型企业及新参与者加入竞争。需要具备建筑和光伏两个行业的跨行业专业技术能力,同时掌握BIPV各种应用场景的各种产品技术要求,这使得行业门槛较高,限制了更多公司和人员的进入。

图片

这种以牺牲效率换取适配性的发展模式,虽在行业初期构筑了技术护城河,却难以支撑长期市场扩容需求。

标准化重构产业价值链条

破解定制化困局的核心,在于解构原有的一体化产品逻辑,逐步建立“标准化组件+灵活组合”的新型产业范式。

标准化成为了引领BIPV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。在保证能满足建筑项目美观度、安全性、隔热保温性能等前提下,需要更多标准化的光伏建材产品在BIPV行业被大规模应用。

降低成本:标准化产品推进规模量产,释放规模经济红利,激活BIPV项目的市场化动能。

简化设计施工:标准化设计破除技术壁垒,缩短专业转化周期,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生态。

提升市场竞争力:标准化方案适配多元场景,突破局部市场限制,铺就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底层通道,提升BIPV行业的市场竞争力。

此过程中,行业竞争焦点将从单一产品性能比拼,转向标准话语权争夺与生态协同能力构建。那些率先完成标准化体系布局的企业,将抢占新型光伏建筑供应链的核心节点。

图片

为了推动BIPV行业的标准化发展,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。政府可以出台更多支持政策,鼓励标准化产品的研发和应用;企业同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,提高标准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认可度。

图片

定制化程度高是当前BIPV行业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。通过标准化引领BIPV行业未来发展方向,可以降低成本、简化设计施工、提升市场竞争力,从而推动BIPV行业的快速发展。

图片